冻干粉底冻干机的设计原理基于冷冻干燥技术,这是一种将含水物质在低温下冻结后,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升华去除水分,最终得到干燥固体物质的过程。以下是该设计原理的详细解释:
1.水的三相变化:冻干技术的基础是水的三相变化,即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冻干过程中,溶液速冻时形成的晶粒保持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而慢冻时形成的晶粒肉眼可见。细晶粒留下的间隙大,有利于提高冻干的效率,而粗晶粒留下的间隙小,升华受阻,效率较低。
2.升华条件与速度:冰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环境的水蒸气分压时,即可开始升华。随着压力降低(通常在13.3Pa以下),平均自由程增大,升华速度显著加快。真空泵在冻干过程中起着抽除长久气体的作用,以维持升华所需的低压强。
3.冷凝器的作用:凝结器对水蒸气的抽吸与捕获作用是维护升所必需的条件。它实际上形成了专门捕集水蒸气的真空泵。在冻干过程中,制品与凝结器的温度通常为-25℃与+50℃。在这两个面之间便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压力差与温度差,从而促使制品升华出的水蒸气以一定的流速定向地抵达凝结器表面结成霜。
4.温度控制:冻干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在大量升华阶段,虽然搁板和制品温度有很大悬殊,但由于板温、凝结器温度和真空温度基本不变,因而升华吸热比较稳定,制品温度相对恒定。随着制品自上而下层层干燥,冰层升华的阻力逐渐增大,制品温度相应也会小幅上升。
5.残余水分的处理:在大量升华过程结束后,为了确保整箱制品大量升华完毕,板温仍需保持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升温。剩余的百分之几的水分称为残余水分,其去除需要更高的温度或更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冻干粉底冻干机的设计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水的三相变化、升华条件与速度、冷凝器的作用、温度控制以及残余水分的处理等。这些原理共同构成了冻干技术的核心,使得粉底冻干机能够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